認真就是一種態度!

史習安 副教授
學歷:英國Bradford大學企業管理博士主修人力資源管理
研究領域: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國際人力資源管理、薪資管理、績效管理



→非商科背景更合適

通才是企業管理的最初發展方向,希望能夠聚集來自商科、理工等不同背景的同學一起進行基本的專業訓練。進入成大企研的學生專業素質方面都差不多,又企業管理研究所和大學部的課程並沒有很大的差異,所以本身大學不是商科背景的同學來念企研所是非常合適的!企研所是去 學習如何管 理一個企業,怎麼樣去處理五管方面的問題。

→態度決定高度

兩年的學習過程中,除了專業技術領域之外,另外要培養具有未來導向的觀念,必須在定點上去思考為什麼要挑燈夜戰花心血來唸書,所學對自己的未來有什麼幫助。每個人的能力都差不多,真正的差異在於待人處事上的態度,是否能用謙卑的角度看待周遭,身旁每個人都是我們的資源和朋友,除了專業技術,人脈關係也是相當重要,心態上必須更加加強。

→課業表現不是成功的唯一

大部分老師在面試中都會問「為什麼要進入研究所?」而我們當然要展現出自己最值得驕傲的一面!試著回想過去,不論是大學或是高中的求學過程中,是否存在一些不同於課業表現的特殊經歷,讓自己感到非常驕傲?我們要展現的應是一些自己曾參與的活動經驗或者豐功偉績,這並非是指你的課業表現,因為它已反映在你的入學考試中,例如,所上曾有位學生的打工經驗令老師印象深刻,其工作內容是販售紙錢及拜拜用香,在面談過程中,學生展現出他對工作的認真,對這擁有重要文化意涵的傳統及習俗,有深刻的體認及了解。換句話說,當你投入一件事情的時候,要讓老師看到你的用心「認真就是一種態度!」而這種好的態度及人格特質,對未來的學習是有幫助的。這跟學術表現沒有直接的關係,但卻是有關於你對這社會的了解,無論是商業知識,或是整個社會環境,甚至是人文的關懷,若能在這方面做結合,這樣的學生就不會只是書呆子!
歷經幾百人甚至是上千人的初試後,緊接而來的面試階段該如何脫穎而出?老師要的,不僅僅是會念書的人,還要能夠對班級,對Program,對老師、學校有所貢獻,這些特質要由其他的表現來佐證你就是老師想要的學生,像擁有工作經驗就會是個加分。在不同氛圍的衝擊下,將能激盪出更多精彩的火花。

→人資所 VS 企研所

關於課程—兩所主要的差異在於通才和專才。基本上,人資所專門培養從事於人力資源的專才,故其畢業生的就業偏向於人力資源部門;企研所則著重於通才教育,以一種宏觀的角度來看待企業,所學並不僅侷限於人資,更包含財務、策略及行銷等。學生必須先對五管有一定程度的認識,再藉由選課和論文探討來加深對該領域的了解。舉例來說:如果企業欲雇用行銷企劃人員或是PM〈產品經理〉時,具有人資背景的學生就必須展現其行銷企劃能力,說服面試主管錄取之;相同地,當企業在招募人資專員時,企研所學生也不一定處於劣勢,須視該學生在校時所修習的相關HR課程,再去判定是否適任該職務。
關於出路—就業的優劣勢不在於所別的差異,而在於你在這兩年中所學到的專業知識及企業和你本身能否契合才是關鍵。獲得企業青睞的原因不僅是專業知識,也包含進退應對是否得體、良好的人品以及敬業的態度等。

→人資的未來發展

人力資源目前傾向於策略性的發展,不再侷限於僅負責出缺勤、績效考核、薪資等的人事部門。它必須要有前瞻性的想法以及作法,能在企業所需當下提供適當的服務,並協助公司做未來的規劃及發展。然而在台灣,人力資源部門在外商和大型企業裡較受到重視,一般公司對人資部門還是停留在比較保守和傳統的看法〈亦即扮演守門員角色〉,在這樣的公司裡,人資的發展空間也相對狹隘。以成大企研畢業生為例,約有四分之三的學生選擇在外商及大型企業的人資部門工作並獲得良好的發展空間。

 

採訪/張莉、曾雅怡穎  整理稿/莉卉曾雅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nckumba1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